培养皿中的迷你器官 | bio-review.com Clevers教授用这种技术培养出了迷你的“人体肠道”,用它来探索肠道细菌与结直肠癌发病的联系关系 。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常见癌症,死亡率很高。而大肠杆菌是人体内一类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其中有一个品种带有特殊的基因片段,能产生 损伤肠道细胞DNA的毒素。 研究人员往“迷你肠道”的肠腔内连续5个月注入这种大肠杆菌后,发觉 肠道细胞涌现 了大量 具有结直肠癌特征的基因突变,提示与这种细菌的密切接触可能是诱发结直肠癌的一个直接原因。 向“迷你肠道”中注射大肠杆菌 | ©Hubrecht Institute 早前还有研究发觉 ,另一种肠道常见菌——软弱 拟杆菌——能“吞噬”肠道黏液层,破坏肠道屏障。当它与有毒大肠杆菌狼狈为奸,一起侵入肠道深层,就会形成粘附力很强的生物膜,赖在肠道细胞上,重复 骚扰,增加癌变的风险。 肠道粘膜上菌膜形成的进程 | ib.bioninja.com.au 这些最新研究揭示了某些肠道细菌和癌症的一些联系。那么,这些“坏”肠道细菌是否就是癌症的直接诱因并且 应当将它们全部杀灭呢? 03. 远离癌症:谁说只能听天由命? 找到癌症的直接诱因对指导预防和治疗都相当重要,因此业内权威和新型技术带来的结果值得存眷 。但同时要知道,针对一种肠道菌和一种癌症的模型研究,不足以将肠道细菌和癌症直接挂起钩来。 我们不妨从宏不雅 的角度认识癌症。 癌症的种类繁多,发病原因错综庞杂 ,但无论是哪种癌症,都起始于某一个细胞的生长失控。 细胞是生命体最小的功能 单位 。它们通过自身携带的DNA对身体的各类 需求做出回声。当组织需要更新、成长,它们就自我复制增加细胞数量;当细胞衰老或被病原体沾染 ,它们就启动死亡模式,避免拖累身体。 如果细胞的DNA被有毒物质损伤,或者在自我复制进程 中产生 了意外,就会令细胞丧失启动死亡模式能力,成了“不死之身”。它们一直 复制、成长,最终就会长成一堆畸形的癌细胞。癌细胞不仅不克不及 施展 正常的生理作用,还会大量 消耗身体的营养和能量,压迫健康组织、随血液转移到别处继续为患,最终把身体弄垮。 生长失控侵袭周围组织、产生 转移的恶性肿瘤 | scientificanimations.com 可以这么说,所有会损伤细胞DNA的因素都可能是癌症的诱因。细菌毒素对肠道细胞的作用也算是诱因之一。 有许多 导致细胞DNA损伤的因素我们难以控制,比如 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细胞在复制中更容易产生 DNA毛病 ,也更难被细胞自行修复。 新发癌症的各年龄层占比 |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