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心理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我们的关系是否舒适、顺利,与依恋模式有着密切关系。
心理学家将人们的依恋模式分为了几个类型:
如果一个人在关系里总是非常焦虑,总在担忧、害怕伴侣的离开,总是忍不住患得患失、用过度付出来填补内心的不安,那么他有可能是焦虑型依恋模式。
与焦虑型依恋模式的人谈恋爱,开始会让人体验到强烈的被需要的感觉,可随着两个人交往越来越深入,这种浓烈的情感往往会让伴侣感到窒息。
他们可能在对方没有秒回消息时陷入恐慌,为了验证对方是否爱自己,他们会用夺命连环call询问对方的行踪;
他们也可能在深夜突然翻看伴侣手机,试图从伴侣给谁点赞、和谁聊天这些细节中确认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位置。
这种不断通过各种方式索要情绪回应的状态,终究会引发伴侣的不满。
另一类截然不同的依恋模式,则是回避型依恋模式。
这种类型的伴侣会给对方很多自由,很少干涉伴侣的事情,情绪也相对稳定。
但这种伴侣很害怕直面问题,他们所谓的情绪稳定往往是为了逃避问题,用沉默代替沟通,用转移话题避免深入交流,甚至用"工作太忙"当作挡箭牌。
当两个人遇到了冲突,他们不会主动开启对话,而是等待时间冲淡一切,无论伴侣怎么要求他们回应,他们也会无动于衷。
面对这样的伴侣,我们很容易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抓狂,最终要么歇斯底里地爆发,要么心灰意冷地退缩。
而相处起来最让人舒适的,则是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伴侣。
这种伴侣的稳定不是刻意营造的假象,他们很可能在童年有着能及时回应的父母和充满尊重的成长环境。
他们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也确信伴侣会回应爱意。
所以他们的情绪稳定,是源于对关系的信任和对自我价值的确认。

和这样的人相爱,我们会感到双脚踩在大地上的安心,可以毫无负担地展露脆弱,争吵时知道不会被抛弃,快乐时总有人真心共鸣。
但遗憾的是,没有人会把自己的依恋模式印在脑门上任人筛选,如果没有经过深入相处,许多人压根不知道伴侣的依恋模式类型。
那么,我们该如何迅速识别出安全型依恋模式的恋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