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3月初,春日暖暖,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家住安徽天长县于洼乡贾沟村的老农双兴华,扛着锄头来到了村外的地里干活儿。
当时还是公社制度,全村人一起出工,一起收工。老双分到了一处位置较高的地段,这是一处隆起的小土丘,紧靠着小河沟,小土丘上青草茂盛。
小村子
“哎呦!这是啥玩意儿?”中午时分,老双从土丘里挖出了一个奇怪的东西。这东西看上去像个长长的罐子,罐子呈青绿色,上面刻着一个怪异的眼睛看得人头皮发麻。老双看着这个怪东西,不由得惊叫起来。
他这一叫不打紧,周围的社员们听到叫喊声纷纷围了过来,一个个瞪大眼睛盯着这个怪东西,但谁也说不出这是啥,谁也不敢用手去摸。
老农
“这东西留不得,还是砸了好!”众人都不敢捡起这个怪东西,于是有人建议砸了拿去炼铁。就这样,这件奇怪的物件就被当场砸成了碎片,丢进了簸箕里。
十多分钟后,老双继续挖掘土丘。在刚挖到怪东西的地方,他又挖出了两件东西,一件是个大铜壶,一件是个像杯子一样的东西。
西周晚期青铜壶(国家博物馆藏)
“这是个粪瓢,拿回去舀水吧!”此时社员们已经回村吃饭,仅剩下了生产队长和老双还在挖掘那个土丘。挖出这两件东西后,生产队长拿起那个像粪瓢一样的东西对老双说道。
最后,生产队长将大铜壶带回了村里,像粪瓢一样的东西则留给了老双,让他拿回去舀水。
挖出来的粪瓢
双老汉将这个粪瓢带回了家中,从此将其作为了舀水、舀粪浇地的工具。这东西满身铜锈,但质量坚硬,手柄虽然短了点,用起来却是相当顺手好使。
就这样,这个奇特的粪瓢成为了双老汉家的农具,双老汉用它来浇蚕豆地、种辣椒树,这一用就是三年。
1984年10月,县里的文物专家陈某带领工作组到于洼乡开展文物普查工作。一天下午,陈某等人在回城路上经过一片蚕豆地时,发现一老汉正在地里给蚕豆浇水,老农手里的粪瓢引起了陈某的注意。
“老人家,您这东西能给我瞧瞧吗?”陈某等人迅速走下蚕豆地与老农攀谈起来,浇地的老农正是双老汉。一个粪瓢有什么稀罕的?双老汉想也没想就将粪瓢洗了洗递了过去。
蚕豆
“这东西是文物,国宝重器!”陈某拿起粪瓢端详了一番,惊讶地对众人说道。在陈某的讲解下,老汉才知道这件东西的来历。
原来这是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名字叫做匜(音“仪”),青铜匜是商周时期贵族使用的一种盥洗器物,专门用来为客人倒水洗手,类似于今天使用的瓢,双老汉用它来当粪瓢使用正是从它的造型想到的。
“可惜了,可惜了!”当专家得知一件人脸形状的青铜器出土被砸碎时,当场感叹道。这件人脸形的青铜器,极有可能是人脸青铜鼎,这种造型的鼎极少见,全中国仅有一个人面纹方鼎存世。
随后专家兵分两路,一组人到土丘处进行发掘,一组人到生产队追缴生产队长拿走的那只青铜壶。然而,专家挖掘了半日也没有找到一件有价值的东西。而生产队长当年拿走的那只铜壶,也不知所踪,下落不明。
人面青铜鼎
这只青铜匜造型精美,拥有龙形握柄,身上布满云雷纹路,可惜的是上面没有刻写铭文。青铜匜是国宝重器,价值连城。若论市场价值,这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匜至少价值千万。可惜的是人脸青铜鼎被毁、铜壶下落不明,这两件青铜器的价值更为贵重,远超青铜匜。
安徽博物院
最后,陈某等人用50块钱将这件青铜匜征收,带回了县里的博物馆珍藏。由此,一段宝物的传奇,落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