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非常早的时候,因为观测日月,而形成了日为阳月为阴的“阴阳”哲学。“阴阳”,亦即后来所说的“矛盾”。据于此,古人也对“夫妇”有了代称。
段玉裁说:“凡言匹敌,匹偶者皆于二个成两取意。凡言匹夫、匹妇者,于一两成匹取意。两而成匹,判合之理也,虽其半亦得云匹也。”
他说:“马称匹者,亦以一牝一牡离之而云匹,犹人言匹夫也。”
他说得很清楚,“匹”从偶合而来,但是可以分开说,比如“匹夫”、“匹妇”,也比如“匹马单枪”的“匹马”。
所以,“匹夫”,最早是指成年男人,后来又作为单个人的统称,于是有了“平民”“庶民”之含义。
《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有罪”,是一种表示身份低微的自谦。
《韩非子.有度》云:“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匹夫”指低贱的平民。
顾炎武《日知录》所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说即便“微贱”之人,对于国家兴亡这样的大事,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古时,“匹夫”也用“匹士”代替。
《礼记.礼器》曰:“是故君子太牢而祭谓之礼,匹士太牢而祭谓之攘。”《疏》:“匹士,士也,……言其微贱,……故谓之匹也。”
“匹士”,就是低等的,非贵族的,属于平民阶层的“士”。
从“匹”包含的“低等”、“微贱”的含义,进一步引申出“轻蔑”之义。
《孟子.梁惠王下》载:“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匹夫之勇,敌一人者”,即“匹敌”一词由来,也是“匹夫之勇”成语的由来。
《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这里的“匹夫之勇”,不完全是“敌一人者”之义了。韩信对刘邦说项羽“此特匹夫之勇”,指其“不能任属贤将”,包含有“独夫”之义。
“独夫”,亦称“一夫”,即孤家寡人、独断专行、众叛亲离的统治者。语出《尚书.泰誓》,“独夫”指商纣。
后来骂人的“匹夫”,往往就既有“匹夫之勇”的“微贱”之意,也有“独夫”之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