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犯错了怎么办?”
“那还能怎么办啊,自己悄悄忍着,不敢跟爸妈说,说了他们可能会伤心”
听到这我就什么都懂了,她的不自信来自于小时候是被父母“认同”出来的,而不是被夸奖出来的。
1、什么是认同?
父母觉得是好的时候才会给好的回应,反之不给好的回应,甚至要“矫正”他们认为不好的行为。
孩子被冷落被批评的时候才知道“我只有做父母认同的事情的时候才有安全感”,这就容易产生问题。
给自己设限,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各种担心别人觉得不好,容易变得“讨好”——别人认同我,我才能得到爱。
像小M一样的讨好者之所以如此讨好,如此害怕与人起冲突,害怕别人不满意,害怕给别人造成伤害,是因为讨好者预设了一条潜意识逻辑:
“我的本质是不值得你爱的,我只有先满足了你所有的要求,得到你的认同,你才会留下来爱我。”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可悲?然而,这逻辑不是空穴来风。
因为在她早年刚开始,父母就给她植入了这样一个信念:你要按我所说的做,不能出圈儿!凡是都要让我“认同”你。
小时候有一种流行的教育方式,哭声免疫法,来自于早期行为主义华生的说法,当孩子喂饱奶之后哭闹的话,坚决不给予回应,你就能获得一个不哭闹省事的乖孩子。
没错,初期确实快速见效,但是后来轻则睡眠障碍,重则精神分裂。
美国人也因此付出了一代人的幸福之后,才被深深摒弃了,而认同的核心就是来自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