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葬花”被称为最美的行为艺术。春天落英缤纷之中,林黛玉“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多么 之美。
不过 ,黛玉葬花显然不是“行为艺术”,也不是她每天闲着无聊要替大不雅 园做清洁工。黛玉葬花的中心思想,体现的是林黛玉的自我认识!

(第二十三回)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欠好 。你看这里的水清洁 ,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处所 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 随土化了,岂不清洁 。”
“岂不是清洁 ”五个字,才是“黛玉葬花”的真正精髓。
花是美丽、希望、青春的象征。如花似玉,鲜花着锦,名堂 年华……
从古到今 ,人们对花都有一种庞杂 之情。一方面花之美丽让人神往,另一方面花期短暂又令人神伤。
前人 常将花比作女儿,什么“人比花娇”,“闭月羞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只恐夜深花睡去”……

《红楼梦》也处处以花喻女儿,群芳髓、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咏白海棠》、《菊花诗》、《红梅花》、《桃花行》等。
花被付与 “女儿”的寓意,孑然一身的林黛玉对花期短暂更是倍加敏感,很容易与自身的离丧结合。
黛玉眼中的春看落花只是悲情,“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有谁怜”是知花、懂花的黛玉,感伤落花时的不舍和痛惜。
“有谁怜”就是“我怜”!所以才会说“侬今葬花人笑痴”……
花的结局很悲情,或失落 落泥土被人践踏,或落入流水浸染尘凡 的“泥淖”邋遢 ……黛玉不忍花有此劫,尽力将之收集,装进花囊,葬入花冢,就是葬花!
花儿埋进土中,尘归尘土 归土,不受世间凡俗的邋遢 浸染,是为“质本洁来还洁去”!
林黛玉从花的经历感慨 自身命运,才说“他年葬侬知是谁”?

人如花一般,终究要死。但死无葬身之地,就如那落花无人问津一般。如果能有知心人收葬,则不枉世上来这一遭,一如被林黛玉“埋葬”的那些花。
脂砚斋评价黛玉葬花异常 恰当。【庚辰双行夹批:写黛玉又胜宝玉十倍痴情。】【庚辰侧批:好名色!新奇!葬花亭里埋花人。】【庚辰侧批:宁使香魂随土化。】
黛玉葬花就是一腔痴情,体现出“愿得一人心”的向往。
贾宝玉自谓惜花人,不忍看落花于地被人践踏。将之收集起来投入水中,顺水流出。
宝玉认为水是“洁”的,才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土是“浊”的,“男子是泥做的骨肉 ”。
但他的“女儿不雅 ”很片面。水虽然 “洁”,却也有臭河沟、烂泥塘,主要是谁在治理 。
花儿投入清洁 水域,就是洁。可随着水流到外面被污浊浸染,照样 难免 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