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洛的故事
洛洛坐在我面前含胸驼背,双手交叉置于胸前。她是在回避和防御我的。
“容安老师,我特别害怕在人群中被关注,但是内心我又是一个极其渴望被认可的女孩。我十分努力地工作,可以说我每天都是部门下班最晚的那一个。每个月的绩效我都是第一名,可是,开会的时候我特别害怕领导在部门会议上表扬我。我默默祈祷,领导单独找我谈话就好,千万不要让我暴露在部门同事面前。”
“领导当众表扬你,你会有什么感觉呢?”引导来访者回看感受是咨询中常用的方法。
“我不敢抬头看领导,更不敢迎接同事们的眼神。尴尬、害怕。我害怕同事审视我的工作,他们一定会挑出我的问题,不认可我。说不好还会嘲笑我…所以我宁可做个隐形人,藏在人群中,谁都不要看到我。”
“还有什么情景让你觉得自己希望隐形吗?”
“超过3个人的场合我都希望不被人看见。其实我内心是孤独的,只是相比于与人正面交往的尴尬、被怀疑、被审视、被拒绝,我宁愿一个人静静地孤独。”
“社交隐形人”的背后
像洛洛这样的社交隐形人不少。他们不一定完全符合DSM-5中对于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与社会评价相关的焦虑(Social-evaluative anxity)。他们在社交情境里的焦虑、尴尬、恐慌等负面情绪体验本质上都来自于他们对他人负面评价的恐惧,害怕失去社交性的肯定(Watson & Friend, 1969)。
然而他们越是惧怕负面评价,越是对此有高警觉。于是他们希望通过回避社交情境来降低自己的焦虑。而很多社交情境是无法避免的,比如洛洛所说的部门例会。所以他们就将自己蜷缩起来,含胸驼背,仿佛这样缩小了自己的体积就可以不被旁人看到了。他们忍受着强烈的焦虑在坚持…
既然害怕负面评价,为什么还会对此有高警觉呢?
大量研究发现,社交焦虑的人存在注意力分配偏差。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和对行为决策的选择。心理学家Macleod等人在“点探测任务”的实验研究中发现,高社交焦虑的人对于类似“愤怒”这样的威胁性信息会分配更多的注意,并且会长久的被这些威胁性信息吸引,难以转移注意力。
这也就是说,洛洛在一群人中接受表彰,大多数人都对她投以敬佩、羡慕的眼光,只有一个人略有质疑。在洛洛眼中,那个人的质疑就成了她的全世界,其他所有人的认可、钦佩都被忽略,那微不足道的质疑填满了她所有的情绪空间,她开始由此联想各种糟糕的结果,难以自拔。
而事实上,如果洛洛肯从自己的想象中走出来,去正面检视质疑,加以解释,也许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而洛洛不敢。因为她会认为自己和那个人的关系并不和谐,甚至有些恶劣。
这也不奇怪,因为社交焦虑的人通常会低估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他们会认为自己社交能力很差,没有能力构建朋友关系,更没有能力维护关系。事实上,他们的朋友并不这么觉得。心理学家Thomas Rodebaugh通过心理学实验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社交焦虑的人对于关系十分敏感,倾向于用自己的行动利他,以期得到别人的肯定。他们会费力“迎合”、或说“讨好”他人,身心俱疲。当有一天他们放弃了迎合、放弃了努力获得他人肯定,就会变成社交隐形人。
社交焦虑的人不仅对关系敏感,他们也有着过高的“自我感知力”(self consciousness)。仿佛自己就站在舞台中心,一举一动都被他人关注,被他人评价。这会带来极大的压力和焦虑,让他们想要逃离。这社交情境下,他们被“别人的眼光”束缚着,无法做自己,不能接受哪怕是微许的、善意的负面评价。
而当他们隐藏在人群中就不一样了。他进入了“去个体化”情境,降低了自我感知力,一切外在的评价不再是对他个人的评价,而是对群体的评价,即使负面也不再触及自己的自尊,他们终于可以把宝贵的注意力资源从威胁性的信息上转移开了,更多关注中立的、积极的信息,这意味着更多的自由和更少的束缚。
社交焦虑的人在职场中通常很难抓住机会,因为注意力分配模式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决策。当机会降临,他们会先搜集负面信息,然后高警觉于自我感知,体会着压力、焦虑、恐慌,这太不舒服了,还是“隐形”或跑掉比较容易接受一些…
如何改善?
那么社交隐形人们要如何帮助自己走出困境呢?
你至少可以做两件事:
1、 建立可以信赖的社交支持网络,可以是父母、配偶、闺蜜、哥们儿,只要是你确定不会“抛弃”你的人就好。当你感受到焦虑来袭,向他们诉说你头脑中的想法,尤其是跟社会评价相关的想法,让他们给你反馈。对比自己的想法与反馈之间的差距,慢慢调整认知偏差,改变认知图式。
2、 改变注意力自动分配模式。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威胁信号”上时,有意识的调整注意力方向,让自己关注那些积极的、中立的信号。当你体会到积极关注带来的美好感觉后,让自己在这种感觉中停留一会儿,充分感受那种踏实与祥和,渐渐地将注意力更多地分配到积极信息中去。
社交焦虑是一种痛,一种如影随性的痛,因为我们无法回避社交情境。只有着意改变并付诸行动才能够得以改善。
愿世界对你温柔以待。欢迎来“容安心理”坐坐,在“问容安”版块聊聊你的心事,学习一些科学心理学知识。
容安在这里等你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