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所有人一样,灵超描述的生活里,也包裹着水杯、音响、镜子、垃圾桶、交通对象 等寻常不过 的器械 。新歌《Where am I》里,他由生活的这些琐碎出发 ,创设了一个钥匙,藏在歌词中,比及 听歌的人自己发觉 并获得。
而这一把钥匙,可以打开通往另一想象空间的门,可以看见他所描述的这个世界,虽然完全同于真实生活,但在那里,他无处不在,如同空气般存在于一切之中。
/ 这是一首“面无脸色 ”的歌
灵超介绍《Where am I》的时候,提到了他觉得这首歌是一首不附着任何情绪的歌。他大篇幅的歌词部分 ,选择的都是生活中日常可见的事物,由此还原生活的实质 ,却也并不克不及 概括 完全。
新歌《Where am I》由询问“我在哪”的问题看成 歌名的同时,进行发问。实则是灵超想要表达一种自己无处不在的愿景——“在这首歌里,我觉得自己的这种存在,就像是空气,充斥 在这世界,会涌现 在喜欢自己或是不喜欢自己的人的周围。《Where am I》不携带任何情绪,无论积极照样 消极,我以创作者的身份转酿成 生活的记录者,记录生活的一些片段,并将其描述出来。”
回想 起这首歌的主要创作灵感,灵超笑着提到之前看过的一个视频片段。“不经意间刷到的,一对情侣分别 后,女生走在街上,总是感到 随处 都是对方的影子,仿佛这小我 无处不在,充斥 在女生的生活里。”比及 真正投入到创作阶段,他不想纯真 从情爱这个点出发 ,反而更希望把“无处不在”这个点实现加倍 艺术化的涌现 与表达。他甚至很真诚地说,“无处不在”这一点也算是他对于自己未来事业成长 的一个愿景吧。
四分钟至五分钟的唱词,灵超把自己的落点嵌入了大巨细 小的意象之中,悉数对应着“I am easily found in anywhere”。他觉得这首歌不仅没有情绪,并且 “面无脸色 ”,不过 是每天都在经历的生活,很像是已经过成了每小我 既定的公式。但换种形容,这种“面无脸色 ”,恰好就是生活的“真实”。
/ 既要坚持 理性,也要跟着感到 走《Where am I》是先收到的编曲,而后 灵超依据 编曲对于这首歌拆分成不合 部分 ,加以设计。但副歌部分 ,是第一遍听到编曲时就燃起了灵感火花,顺利地跟着感到 ,率先完成了这部分 的创作。
回想 起与此次新歌的编曲老师碰面录音的进程 ,灵超说感激 的心理更多。编曲李楠老师异常 注重作品的细节,追求一首歌精细再精细之后的完美度。《Where am I》的录音一共用了三天时间,第一天灵超在棚里和老师一起录到很晚,但两小我 只是为了找感到 ,不止这首歌的演绎,还有两小我 从音乐作品上杀青 一致的感到 。第二天正式录音,整体收录;第三天,再拆分成不合 的段落和部分 ,进行局部的调剂 。灵超记得那段时间里,他和李楠老师坚持 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印象中老师无时无刻不在修改编曲,“但他每次调剂 的都是很小很小的细节,往里面加内容,希望能做到更好,很仔细,很操心 。”
创作中的灵超本人是可以兼顾感性和理性的状态。他可以在灵光乍现的时候听从内心,追随 感到 走;也可以在这首歌的作词部分 加倍 理性地设定歌曲的大主题——“我无处不在”,继而再段落式发散,整合症结 词,完成整首歌。
然而,同其他创作人一样,依然会见 临着修改和调剂 的时候,就像要考虑旋律、唱腔和词三者在同一首歌之中的统一性,灵超觉得修改这件事,也只是为了将这些重要元素中两两之间的裂缝 与间隔拉到最低。
《Where am I》说是描述
生活的同时隐匿了关于未来的自我愿景,实则更如灵超本人所说,这其实就是一首很简单的歌,有真实的生活,也有引导人们进行想象的发问。“Where am I”看似是他在提问“我在哪”,但从歌词中以及他的歌曲主题里就能找到谜底 ——“无处不在”。
只是生活,此次在灵超的音乐中仅仅获得 了五分之一的还原,余下的未被描述的部分 ,即为灵超给听歌的人留有的一个开放性的想象空间——“我除了在歌里所描述的处所 ,还可以在哪,还可以成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