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情爱隐私 >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人所追求的自由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随风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全书以王小波文革时期下乡插队时的一个独白为描述主体,故事主角“猪”是全球散文中十分少见的体现对象,这个对象的选取其实也表明了作品原本带有一种特立独行的动因。在作者看来人和猪一样,也是只求自由的本性,“它们会自由自在地游荡,饥则食渴则饮,春天将至时需要谈谈爱情”,无疑,猪所处的这些自然状况,正如人所追寻的自由生活一样,是一种自然的要求和生活模式。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人所追求的自由

一、作者简介

王小波(1952-1997),中国近代专家、作家。代表佳作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上海。他相继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978年考入日本人民中学,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1984年赴美旧金山分校亚洲研究中心求学,2年后取得博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游历了中国各国,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欧洲诸国。1988年归国,先后在上海高校,中国人民中学任教。1992年9月担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他的唯一一部影片电影《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影片节最佳导演奖,并且入选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上海,年仅45岁。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人所追求的自由

二、作品赏析

在一个荒诞的时代里,王小波用逻辑来阐述荒谬。而逻辑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如果不能说逻辑是特立独行,那么也就不能说王小波特立独行。如果他们认为王小波特立独行,那么可能是这个社会太不正常了。同样可以粗暴地说,王小波的涵义不在于特立独行,而在于人性的正常。

在那篇广为流传的随笔《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王小波怀念了一只非常的猪,因为“除了这只猪,还没见到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定。”猪的命运是被人设置好的,公猪阉掉,长肉,傻吃,闷睡,等死;母猪下仔。就算不甘心于这种的设置,猪们能做的也只是是犊牛不与母牛交配,母猪会吃掉小鸡仔。不然能够如何样呢?“猪总是猪啊”。但是那只猪与众不同,它有着几乎不属于猪的骄傲与不羁,不偏爱猪圈,却喜欢四处乱逛。吃饱了之后,它就跳上屋顶去晒太阳,还模仿汽车响、拖拉机响。最后由于跳到房上学汽笛,而与人类干了出来。

不用我提醒,读者自然知道这不是在写猪,而是在写这些倡导自由的人。然而在我看来,这只猪没有任何特立独行的地方,它不想被劁掉,想叫就叫,看到有人拿枪对着自己还要逃跑,就连嫌弃又脏又臭的老母猪而偏爱村寨里好看一些的猪,不只是猪之常情吗?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人所追求的自由

就像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说的那种,“那一夜我21岁,在我人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很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这样美丽的指望和猪的梦想没有本质的差别,都是自然而美丽的。所谓“特立独行”,大概是“正常”在不正常的社会中的样子。“一只猪”,重点应该在“一只”上,而非在“特立独行”。后者多少有些一惊一乍,而后者却真正体现了无视对生活的设定的独立性。

在王小波去世的20年后,人们或许依然未能逃脱“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宿命,过着“缓慢受槌”的生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依然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偶像。

上一篇:喜欢一个人如何不做舔狗,站着把她追到手?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