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古代规矩 繁多,在不合 的年龄段,对女子的称呼 也不相同。比如 人人 所知的“及笄年华 ”,就是13岁的女子。而徐娘半老,则是指人到中年的女子。
1-12岁女孩的称呼
既然要介绍不合 年龄段的女子,那咱们就从小说起。1岁的女孩,别称“牙牙”。有个成语叫“牙牙学语”,意思是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因此,这个阶段的婴儿统称为“牙牙”,不分男女。比如 袁枚就在《祭妹文》中写道:“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牙牙学语
2-3岁的女孩,称“孩提”。同“牙牙”一样,这个称呼 不分男女。赵岐对它的解释是:“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意思就是说,可以提抱起来的孩子,统称为“孩提”。而7岁的女孩,则被称为“童龀”。“龀”就是指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的时间段。东汉许慎在《说文》中写道:“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所以“童龀”就被用来指7岁的女孩。

总角
而8-12岁的孩子,无论男女,都有一个称呼 ,那就是“总角”。相信人人 在影视剧中都见过古代小孩的妆容,一些孩子在小时候会被家长梳两个发髻,看起来就像头顶两角。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被称为“总角”。如《三国志·周瑜传》中孙策说:“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 之分。”就是强调他与周瑜从小一起长大。
12-20岁女孩的称呼
现在12岁的女孩可能还在上小学,但古代12岁的女子,就要与女童做出明显的区分。胡夏在歌曲《那些年》中唱到:“愚笨 系上红色领带的结,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一身帅气西装,等会儿见你一定比想象美。”而古代12岁的女子,与之前最明显的差别 就是要戴钗,所以12岁的女子又被称为“金钗之年”。

金钗之年
而13岁的女孩子,则被称为“及笄年华 ”。豆蔻又称“含胎花”,之所以被用来指13岁的女子,与唐朝诗人杜牧有很大的关系。杜牧昔时 离开扬州时,给一位名叫张好好的风尘女子写了一首《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由于张好好其时 只有13岁,所以及笄年华 便用来指13岁的女子。
女子15岁,在古代又称“及笄”,是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据《仪礼·士昏礼》记载:“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也就是说,女子及笄之后,就可以嫁人了。

及笄
女子16岁,又称“破瓜之年”,或碧玉年华。许多 人以为“破瓜”是女子“破身”的意思,其实并非如此。翟灏撰写的《通俗编·妇女》中写道:“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破瓜之年
“瓜”字在隶书和南北朝魏碑体中可以拆分为两个“八”字,二八十六,所以十六岁就被称为“破瓜之年”。而碧玉年华这一称呼 ,则是出自唐朝李群玉《醉后赠冯姬》诗:“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至于女子20岁,则被称为“桃李年华”。
|